经士智库
Global Governance Institution
深度分析
Depth analysis
美国核潜艇撞船事件凸显中美危机管理的必要性
来源: | 作者 金凯 程静 | 发表时间 2021-12-02 | 799 次浏览 | 分享到:
核动力快速攻击潜艇康涅狄格号在南海撞上未知地质物体以来,已一个多月,最终调查报告已于11月初公布,三名康涅狄格号官员被撤职。

原文首发于境外网站 The Diplomat

 (https://tribunecontentagency.com/article/uss-connecticuts-collision-proves-the-need-for-china-us-crisis-management/)

核动力快速攻击潜艇康涅狄格号在南海撞上未知地质物体以来,已一个多月,最终调查报告已于11月初公布,三名康涅狄格号官员被撤职。美国第7舰队司令、海军中将卡尔·托马斯说,如果“判断合理、决策审慎、并遵循航行计划中的必要程序”的话,此次事件本可避免。

 

(美国海军“康涅狄格”号核动力潜艇)


尽管北京方面对此依然疑点重重,但随着调查报告的发布和有关人员的解职,这个问题似乎已就此结束。然而,对于这整个事件背后更深层次的担忧却难以忽视。例如,南海是否发生过其他未宣布的碰撞事件?未来是否可能发生更多类似事件?鉴于核动力康涅狄格号等战略攻击性武器系统的参与,水下事故的风险可能会使南海成为一片动荡不安的水域。

以下四点尤其令人担忧。

首先,存在核泄漏的潜在危险。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仍然记忆犹新。如果一艘核动力潜艇在南海发生核泄漏,将对该地区的海洋环境造成不可弥补的破坏,严重影响周边国家的生产和生活,给地区和平与发展蒙上不可磨灭的阴影。

其次,存在南海军事化进一步加剧的风险。美国军方决定向南海派遣“海狼”级核动力潜艇康涅狄格号,这是加强该地区军事化的典型举动,表明美国打算在该地区保持对中国进行侦察的单向优势。这反映了强烈的冷战心态,对地区和平、稳定与安全极为不利。

再次,在如何界定航行自由权方面一直存在争议。外国军舰、战斗机和轰炸机在靠近甚至进入一国领土或专属经济区时进出可能是完全“无罪”和“无害”的,这在中国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航行自由权自然基本属于民用船只。然而,长期以来,美军一再以航行自由为借口,蓄意将民用船舶航行自由的概念与其无数高调军事行动的便利混为一谈。因此,美国所坚持的航行自由不过是其不对称的军事优势支撑下的军事霸权在全球背景下的具体体现之一。

最后,还有透明度的问题。美国在南海的军事巡航似乎存在自相矛盾。如果美国只是在行使《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的航行自由权(美国尚未签署),那么为什么没有及时、公开、透明地发布有关潜艇撞船信息呢?而是在事件发生五天后潜艇已驶向关岛之后才公布。可能用一个中国战国时期的成语来描述这种情况最为恰当:师出无名。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出兵。为了军事行动的公开性和透明度,美国需要向南海邻国及国际社会对这一事件做出明确解释。

这次事件发生的时机也很微妙。不久前,美英与澳大利亚签署了一项协议,帮助澳方发展一支核潜艇舰队,该舰队将来可能会在南海进行巡航。此外,台湾海峡两岸的紧张局势正在加剧,华盛顿已经采取了相当多的军事和外交动作以显示对台湾的支持。

如果冷战思维驱动的地缘政治考量中维持南海紧张局势的想法会变本加厉的话,那么保持必要及时的信息沟通将至关重要。尽管美国飞机和船只加强的航行自由行动不一定会导致直接的军事冲突,但确实会极大增加意外遭遇、对抗甚至低强度冲突的机率。谁知道之后又会发生什么呢。

金凯,经士智库特约研究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事务学院非驻院学者

程静,经士智库副研究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编辑:莫祖明,经士智库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