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7日,柬埔寨国务大臣、经济社会和文化理事会主席陈乐提(Chhem Kieth Rethy)博士访问经士智库文融中心(Center for Inclusive Coexistence of Civilizations,CICC),作为经士文融中心首次国际层面文明交流互鉴对话活动,这也标志着经士智库文融中心项目正式启航。马来西亚东西桥智库和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主席许庆琦先生、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资源总监陈淑琼、东西桥智库研究主任张添财博士随同来访,中、马、柬三国智库专家围绕当前世界格局背景下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进行了深度对话交流。
经士文融中心项目的发展宗旨为:防止文明冲突、促进文明融鉴、开展人文交流、共创和平未来。经士文融中心项目的提出有着广泛深远的国际国内背景。
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在冷战结束后的九十年代初提出所谓“文明冲突论”,将世界文明划分为西方文明、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日本文明等七种文明,预测文明冲突将成为未来影响世界形势的主导因素,儒家文明、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三者间的文明冲突将构成世界发展的主线。该理论将儒家文明列为未来文明冲突中最可能“惹麻烦”的文明,充斥着对中华文明的偏颇理解。
美国极端保守势力善于利用“文明冲突论”刻意制造矛盾冲突为己谋利。回顾特朗普执政时期两大政策目标,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和维护白人在美国的主导地位,都可以用“文明冲突论”来界定。从更广域的国际视角看,在当前世界因俄乌冲突极度分裂、美国-以色列右翼势力深度绑定、巴以冲突重燃战火、中国和阿拉伯世界不断走近的大背景下,这次中东地区再次爆发冲突再次凸显西方世界和阿拉伯国家的对抗,其他国家也很可能因政治经济等因素被迫卷入其中,从而使得 “文明的冲突”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
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博弈深度相持的今天,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的高度研究并创制一套对冲文明冲突理论的文明融合互鉴理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始终以海纳百川、美美与共的胸怀应对文明冲突的僵局。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主旨讲话,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全球文明倡议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寻求智慧、凝聚力量,推动破解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入思考与责任担当,为相关领域的工作提供了战略引领。今年以来,无论是中国与希腊成立文明互鉴中心,还是中国积极斡旋达成沙特与伊朗的外交和解,都充分体现全球文明倡议一以贯之的理念。
中华文明自古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以贯通古今的文化自觉,鲜明提出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是对中国文化特性、中华文明精神的深刻总结,是站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新视角,对创造新文化的恢弘擘画,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指针。中华五千年历史的丰厚遗产蕴含了古代先贤深厚的文融智慧。
以中国禅宗为例,其脱胎于印度佛教,自汉朝传入中国后积极适应中国社会和传统文化,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禅宗作为“佛教中国化”的最高成就,其成功正是源于不同文明的交融互鉴。在禅宗基础上发展出的阳明心学,将传承两千多年的儒学发展到新的高度,中国传统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融中亦得到升华。
党的二十大鲜明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是一条着眼百年变局下的中国道路和全球治理,面向世界取长补短,交流发展的文明融鉴之路。在此过程中,中国将和世界其他国家一道,更为深刻地认识不同国家民族的文明特性,在吸收、借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取长补短,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得到提升和发展。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文明,用基于中国实践、中国道理、中国经验形成的中国理论贡献和滋养世界文明,需要探索有别于西方文明冲突理论的思路和组织架构,为世界和平与繁荣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东方精神供给。
通过设立文融中心来汇聚全球文融资源,结合全球议程设置举办文融峰会,最终建立一个与“世界自然遗产基金会”相并列媲美的文化领域的“国际文融基金会”,是利用国际非政府组织形式落实习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的有利举措。经士智库将在文融领域发展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推进全球文融事业,实现“防止文明冲突、促进文明融鉴、开展人文交流,共创和平未来”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