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士智库
Global Governance Institution
智库动态
News
聚焦中美稀土博弈|经士智库首届青年学者与实习生线上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来源: | 作者:经士智库 | 发布时间: 2025-08-08 | 50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年8月7日晚,经士智库成功举办首届青年学者与实习生线上专题研讨会,特邀智库副总裁沈伟中围绕“中美稀土之争”与青年学者及实习生们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参会人员包括人力资源总监江琳、青年研究员张嘉懿、助理研究员陈凯铭,以及第四期实习生谢鸿森、肖潼霖、李宇和、晏震、任宇晔、彭子玲、李京晨和范松琪。

研讨会聚焦稀土在中美战略博弈中的角色,围绕其战略价值、供应链安全及未来国际竞争格局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与会者从技术替代的可行性、地缘政治博弈、以及全球经济相互依存等多个维度,系统分析了稀土作为战略资源的潜在影响与现实局限。

作为智库实习生培养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该系列活动以国际热点议题为载体,为实习生搭建与智库专家学者直接对话、与同辈同学交流思辨的平台

会议开场及背景介绍

会议伊始,主持人张嘉懿详细介绍了举办此次线上研讨的目的。她表示,“专题研讨会”系列活动希望通过打造一个轻松平等的交流空间,促进智库实习生、青年学者与专家老师之间的充分互动,从而激发大家对中美稀土资源战略竞争等国际热点议题的深入讨论与思考。随后,经士智库副总裁沈伟中分享了举办此次研讨会的初衷。他提到,举办这样的活动是为了帮助年轻人更早地学会思考,鼓励参会者积极交流、碰撞思想。

讨论开始前,实习生谢鸿森结合前期资料,对稀土资源的背景知识作了详细介绍,并简要分析了稀土在中美战略竞争中的关键作用。

会议主要观点

研讨会以“稀土是否真的能成为一个国家的‘战略武器’?” “中美在稀土问题上的矛盾,反映了哪种更深层次的竞争?” “稀土供应链能否‘去中国化’?”等启发性问题为引导,从稀土资源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三个方向展开,总结了中国稀土战略的成功经验、分析了中美稀土资源博弈现状及未来影响,同时强调稀土作为战略武器的时机选择。

关于“稀土是否构成战略武器”,与会观点普遍认为,稀土更像一种战略筹码,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武器。由于其具备一定可替代性,相关议题主要涉及经济安全层面,难以作为主导全球格局的决定性工具。中国之所以选择打出“稀土牌”,更多出于对时机的考量。

在稀土替代与供应链安全问题上,与会者指出,尽管存在替代技术,但研发周期长、成本高、难以实现全面替代。因此,中国应避免过度“武器化”稀土,以防引发供应链加速脱钩。

此外,有观点认为,稀土问题映射出中美间更深层次的结构性竞争。美国难以接受由非西方国家主导关键产业链的现实,但在稀土的民用领域,中美之间仍具备一定的合作空间。

稀土资源博弈的本质是中美竞争,这种竞争并非基于结构性差异和意识形态,而是中美之间的霸权主导权之争:美国历史上多次打压 GDP 接近其 70% 的第二名国家,这是美国对潜在挑战者的打压,中国需争取发展时间和空间。

未来展望

本次专题研讨会不仅深化了成员们对中美稀土博弈的理解,也拓展了对大国战略、技术安全与国际格局的多维思考。通过观点交锋与案例剖析,参会者对“稀土”的战略价值形成了更为理性、立体的认知,也对中国在未来国际博弈中如何精准施策、稳中求进有了更深入的体会。经士智库将继续以青年对话为契机,推动知识共建,服务国家战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与战略思维的青年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