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士智库
Global Governance Institution
智库动态
News
经士动态|经士智库组织驻华武官团海军俱乐部讲座活动
来源: | 作者:经士智库 | 发布时间: 2025-04-10 | 13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年4月9日,应驻华武官团海军俱乐部邀请,经士智库在“经士城市会客厅”举办讲座,由经士智库创始人兼总裁、退役海军上校田士臣博士就“中国海军发展及其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角色”作主题分享。分享结束后,田士臣博士以问答形式与参会武官做了热烈互动。

针对驻华海军武官特别关注的中国海军发展规模、战略目标及使命任务,以及中国海军发展壮大后会否出现类似一战前英德之间的安全困境,中国海军强大后会否侵略扩张和“以大欺小”等问题,田士臣博士做了详细的回应和解答。

在回答外国海军同行提问之前,田士臣博士首先问了一个问题:

“当美国每天在中国周边海空域进行海空侦察和演习训练时,当美国在中国周边部署最先进的武器系统时,当中国的邻国——其中许多是美国的盟国——购买和部署美国的导弹和F-16战斗机时,当美国公开宣称它正在转向亚太以‘遏制’中国时,如果你们国家处于中国的位置,你们会怎么做?在面临同样安全环境下你们会不会加强自己的海军实力建设?我想大家都应当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世界。”

为什么中国需要如此庞大的海军?田士臣指出,除了中美竞争背景下中国面临上述安全威胁之外,中国发展海军也是非常自然的。对于一个拥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重要海外贸易航线的海洋国家来说,中国发展一支强大的海军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中国发展了,海军自然也就跟着发展了。就像人类一样,小时候玩木剑、手枪,长大了玩真枪。

当中国各行各业都发展起来的时候,当中国为全世界消费提供产品的时候,当中国研制出无人机、DeepSeek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的时候,海军自然也就发展起来了,更不用说对于所有国家而言先进技术都经常首先用于军事。

中国发展强大海军并不构成任何例外。与所有海洋国家一样,中国也需要一支舰队来保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此外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还保卫重要的海上通道和中国海外利益,并参与国际安全行动,如打击海盗、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以及国际灾难救援等任务。强大的海军不是侵略的象征,而是履行国防和全球参与的基本要求。

关于外国海军同行关注的规模问题,田士臣表示视角很重要。如果与美国相比,中国海军的规模相对较小,只有三艘航母,而美国拥有十几艘航母。更何况美国在地理上被大洋所隔绝,没有面临同样密集和敏感的地区安全环境。

总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主要任务是捍卫中国的领土主权,保护海洋权益和国家安全利益,包括捍卫岛礁和领海主权以及管辖海域的海洋权益,支持国家统一,确保贸易的航行自由和安全,以及为地区和全球和平做出贡献。过去几十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也越来越多地承担起国际责任,这反映出中国海军正朝着更加外向、负责任的姿态转变。

然而,提出这样问题的背后的原因或逻辑并不是真正关注为什么是中国或为什么中国海军规模如此庞大,而是提问题的人担心当中国发展海军时,中国会像他们过去拥有庞大海军时那样进行侵略或扩张。他们只是把自己的殖民和霸权逻辑套用在中国身上。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这样一种针对中国的指责,即仅仅因为中国开发了一种射程可以达到他们国家的大陆或首都的新型武器,就说中国构成了威胁。例如,只要中国研发出射程更远的新型导弹,就一定会被指责为构成威胁。根本上就是他们不允许中国发展任何可以超越他们自己的武器,他们从不考虑战略意图的重要性,同样一把砍刀,可以砍香蕉,也可以杀人,制造大屠杀。

幸运的是,作为东方文明,中国之所以与众不同,恰恰是因为中国没有追随他们的殖民和霸权思维。中国的祖先已经树立了榜样。作为海军同行,大家都知道中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和葡萄牙航海家瓦斯卡-德-伽马。郑和指挥了七次海军远征,比葡萄牙人绕非洲南端航行到达印度早了近一个世纪。但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了文明间交流和贸易互动,并没有留下任何一块儿殖民地。

另外,中国实际上是一个陆上强国,中国的陆军非常强大。如果用这些人的殖民和霸权逻辑套用在中国身上,按说中国就应该用庞大的陆军来扩张陆地领土。中国打了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朝鲜战争等,有丰富的陆战经验和智慧。《孙子兵法》和毛泽东主席的游击战争理论在西方至今仍很流行。但是,中国并没有利用其在陆军方面的优势来扩大其陆地边界。事实上,中国通过和平方式与 14 个陆地邻国中的 12 个签订了陆地划界条约。

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以和平发展和互不干涉为基础的。中国的历史背景与二战前的日本截然不同。中国强调主权和领土完整,尤其是在台湾和南海等尚未解决的问题上,但并不寻求通过侵略来扩张领土。中国支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并和平解决了许多陆地边界问题。侵略扩张的概念与中国的既定政策和长期利益背道而驰。

一个平行的问题是,当有人向中国学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时,他们却实际上对美国的例外主义极为容忍。否则,为什么这些人不向美国提出这些问题?为什么美国几乎年年打仗,却能拥有庞大的海军?为什么在美国声称要占领格陵兰岛、加拿大和巴拿马运河,并且仍然控制迪戈加西亚岛的情况下,他们仍然对美国表现出宽容?试想如果是其他国家提出类似的要求,他们又会怎么想?全球都在美国许多武器的射程之内,为什么他们不说美国是世界的威胁?这只是因为他们与美国有相同的意识形态认同,对中国有很深的偏见。

田士臣澄清,做出上述回答并不是遵从“你也一样(Tu Quoque)”的逻辑,不好的先例并不能成为其他国家也这样做的借口。

关于中国海军是否会继续发展的问题?田士臣指出,首先,与所有军队一样,中国解放军海军的发展将以国家需求、安全评估和资源可用性为指导。发展不是无限期或无节制的。随着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地区局势的稳定,军队的增长可能会重质而非重量,重点是训练、战备和先进能力,而非单纯的规模。中国一直强调防御性军事态势,并不寻求参与军备竞赛。另一方,这也取决于美国是否继续增加其国防预算,并坚持认为中国是其主要对手。特朗普刚刚表示,他希望国防预算超过 1 万亿美元。 

对于中国海军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田士臣强调,发展仍然是中国政府的首要任务,中国更关心其人民的福祉。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国内治理哲学原则也适用于海军建设。中国将在发展与安全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

最后,回答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发展是否会造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安全困境”这一问题,田士臣认为,这取决于该地区各国是否足够明智,不会陷入美国制造的“安全陷阱”。与中国注重优先考虑全球、地区和双边发展议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过度扩大国家安全的概念和涵义。这种转变转移了人们对全球舞台上关键发展问题的注意力。

美国经常将正常的经济和贸易合作政治化,将不相关的问题说成是对其国家安全的威胁,制造全球紧张和冲突的气氛,试图将安全问题提升到地区和全球议程制定的首要位置。因此,那些本可用于应对索马里饥荒、巴基斯坦洪灾、阿富汗人道主义灾难、消除贫困和弥合南南鸿沟等紧急危机的资源被转用于军备竞赛。这种资源转移是对人为制造的“安全陷阱 ”的回应,破坏了本应致力于解决紧迫的人道主义和发展挑战的努力,也破坏了很多国家谋求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4月23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军节,作为预热,经士智库在海军节前夕承接组织这次海军宣讲活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与外国海军同行的互动,回答他们的疑惑和安全关切,针对西方媒体对中国海军的歪曲不实报道进行批驳澄清,有助于加深国际海军同行对中国海军的理解认知,改善中国海军发展的国际舆论环境。